数智赋能,创新实践 · 这个暑假,化身“骑手”去送单!
烈日当空,穿梭在城市大街小巷的外卖骑手,是新业态劳动下最忙碌的身影,而他们的权益,牵动着全社会的心。新业态劳动作为近十年来新兴的劳动形式,围绕其的权益保障始终面临诸多挑战,如劳动关系认定难、社会保障覆盖不足等。这个暑假,来自弘毅学堂的新就业群体劳动者权益保障实践队走出校园,用脚步丈量城市,用问卷倾听心声,只为探寻骑手劳动者权益的现状与未来。
实践伊始,队员们首先向校内教授“取经”,获得了宝贵的建议,明确了调研方向与研究方法。为了拓宽视野,实践队成员奔赴上海,参加了一场聚焦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学术会议。会上,实践队不仅有机会与国内学者深入交流,更与来自不同国家的教授探讨了这一全球性议题在各国的解决之道。中国的新就业形态在规模和发展速度上与发达经济体相比有其独特性 ,了解国际经验对我们至关重要。
Part 2:穿上工服,亲身体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真正理解骑手的日常,实践队中的一些成员毅然注册成为众包骑手,亲自上路送单。汗水浸透衣衫,学子走出校园,穿上工作服,真实感受抢单的焦虑、超时的压力……有了这些亲身体验,实践队的同学们更深切地体验到了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状态。
Part 3:线上线下,倾听心声
基于亲身实践的切身感受和实践经验,实践队成员精心设计了线上问卷,希望更广泛地了解骑手群体,更加深入地调研骑手们的权益与需求。实践队的线上问卷,不仅面向骑手,也面向公众,旨在了解社会对骑手社保的认知和骑手自身的参保意愿。数据分析显示,骑手的参保意愿因人而异,整体覆盖率偏低,收入压力、对社保认知不足等因素,让许多骑手对参保望而却步。
Part 4:深入站点,对话管理者
基于线上调研的发现,实践队进一步优化设计了线下问卷,并准备进行深度访谈。实践队成员走进外卖平台的站点,与一线骑手和站点负责人面对面交流,他们坦诚地分享了目前的社保参保情况及背后的现实考量,比如成本分担、收入波动大、职业流动性强等客观因素 。这些来自“前线”的声音,为我们理解政策落地的难点提供了宝贵素材。
Part 5:政策之窗,探寻方向
实践队还走访了相关社保部门,通过与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的交流,深入了解了当前针对骑手等新业态劳动者的社保政策、实施现状与未来方向。本次走访让实践队对于新业态劳动者的社保难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了解了社保政策参与问题所在,如保险政策理解偏差、单位个人协商不缴等。实践队在各方走访中逐渐发现,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是政府、市场、个人的多方选择,需要政府、平台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
Part 6:驿站传声,普及知识
调研的终点,是行动的起点。实践队设计了通俗易懂的社保政策宣传材料,走进骑手驿站,通过发放宣传册、面对面咨询解答等多种形式 ,向骑手们普及不同社保政策的区别与优势,希望能帮助他们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Part 7:凝练成果,建言献策
整个暑期实践的汗水与思考,最终凝结成了一份沉甸甸的咨政报告,希望能为相关政策的完善提供来自青年学子的观察与建议。此外,实践队也将调研过程中的方法与工具申请了软件著作权,让这份实践成果更具价值。
【结语】
这个夏天,来自弘毅学堂的学子从校园走向社会,从理论走向实践,只为让更多人看到,骑手们在城市中飞驰,他们的保障之路,也需要社会各方携手,共同加速。未来新就业群体劳动者权益保障实践队将继续关注,为构建更完善的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体系贡献青春力量!
文字 | 徐唯一
图片 | 新就业群体劳动者权益保障实践队
排版 | 聂瑞冰
来源 | 新就业群体劳动者权益保障实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