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帕金森病专科中心建设经验分享及学术交流会(武汉)成功举办

2025 年 9月 20 日,由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退行性疾病分会、上海市衰老与退行性疾病学会老年医学转化分会主办的2025年帕金森病专科中心建设经验分享及学术交流会(江、浙、沪、…

2025 年 9月 20 日,由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退行性疾病分会、上海市衰老与退行性疾病学会老年医学转化分会主办的2025年帕金森病专科中心建设经验分享及学术交流会(江、浙、沪、豫、鄂区域)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

2025年帕金森病专科中心建设经验分享及学术交流会(江、浙、沪、豫、鄂区域)现场

活动伊始,首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组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生弟教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组长、北京医院陈海波教授,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组长、广东省人民医院王丽娟教授,分别为活动致辞。

首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组长、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生弟教授为大会致辞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组长、北京医院陈海波教授为大会致辞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组长、广东省人民医院王丽娟教授为大会致辞

专家解码

聚焦专科建设与人工智能医疗赋能

专题报告环节,三位专家分别围绕专科中心建设理念、医疗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科研范式未来趋势三大主题展开深度解读,为帕金森病诊疗体系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兼具理论与实践价值的清晰指引。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生弟教授以《新一代帕金森病专科中心建设》为主题,系统梳理专科中心发展脉络与现状,详解新一代专科中心构建路径。他提出以专科中心建设为核心、一站式服务为抓手,通过强化专科建设推动学科进步,最终实现”患者获益”的发展目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生弟教授分享《新一代帕金森病专科中心建设》

北京医院陈海波教授聚焦《医疗人工智能驱动帕金森病诊疗变革》,重点解读了人工智能在帕金森病早期筛查、辅助诊断、量化评估、连续监测、治疗优化、远程康复等全疾病周期的应用价值。他强调,医疗人工智能正推动帕金森病诊疗实现从质量、效率到服务边界的多重升级。

北京医院陈海波教授分享《医疗人工智能驱动帕金森病诊疗变革》

广东省人民医院王丽娟教授以《AI4Science 与帕金森病,经典疾病的未来研究范式》为主题,深入剖析人工智能驱动下,帕金森病在诊断、评估与监测、治疗与管理、数据管理与临床研究等关键环节的范式变革,结合临床与科研实践,进一步解读技术赋能下科研范式的未来演进趋势。

广东省人民医院王丽娟教授分享《AI4Science 与帕金森病,经典疾病的未来研究范式》

经验精讲

分享中心建设实操要点

在专科中心建设经验分享环节,大会特别邀请高级中心、标准中心、基础中心建设实践代表,围绕科室发展现状、建设全流程与运营实效,聚焦诊疗技术集成、多学科团队建设、科研与临床转化联动等核心模块进行分享,为不同层级、不同规模的专科中心建设提供可对标、可复用的实操范本与思路。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王涛教授分享《高级中心建设实践》

十堰市太和医院孙强教授分享《标准中心建设实践》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晓晖教授分享《基础中心建设实践》

南京市中医院张臻年教授分享《基础中心建设实践》

圆桌论道

共探诊疗提质发展路径

在专家圆桌座谈会上,北京医院陈海波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王涛教授、南京明基医院叶民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黄东雅教授、焦作市人民医院张三军教授、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何国军教授,就 “中心特色与专科申报”“高级 / 标准中心带动二级医院能力提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专科诊疗” 三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

会上,各位专家紧密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围绕专科中心建设的关键环节、层级联动的核心路径、技术赋能的落地要点等关键问题进行针对性交流。整场交流既有方向指引,又有实践经验补充,在精准回应各议题核心需求的同时,为帕金森病诊疗体系提质增效提供了清晰指引。

圆桌会议嘉宾,从左至右: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何国军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黄东雅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王涛教授、北京医院陈海波教授、南京明基医院叶民教授、焦作市人民医院张三军教授

 
帕金森病专科中心发展进程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7%,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未来患者人数将会持续增加。目前,如何在疾病早期进行发现、诊断和干预治疗,如何针对尚无有效治疗药物的病征开发新的药物和治疗手段,是中国帕金森诊治领域面临的问题。

2020年,全国范围建立了首批17家高级中心、34家标准中心和29家初级中心。并于2022年底新晋了9家高级中心和21家标准中心。2024年,又遴选出8家高级培育中心、31家标准培育中心和103家基础中心。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共遴选并发展234家中心。所有中心均遵循统一的诊疗指南和管理流程,并以一站式模式为帕金森病患者提供专科化、精准化、全程化的诊疗服务。

构建诊疗生态闭环

助力全周期管理

依托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线下一站式诊疗中心正加速向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体系升级,形成「线上 + 线下」深度联动的「全时空诊疗模式」。患者在院内可体验预问诊、智能评估等数字化服务,通过融合感知设备与人工智能算法实现精准评估及辅助诊断;院外则通过远程问诊、症状监测等线上工具,实时与医生互动并动态调整治疗方案。这种「线下精准诊疗 + 线上持续管理」的闭环模式,彻底打破时空限制,覆盖诊前、诊中、诊后全周期,构建起「全时间、全空间、全疾病周期」的一站式服务体系,让患者告别就医奔波与居家失管的双重困境。

四维驱动 全链升级

破解帕金森病诊疗难题

以「一个中心、一站服务、一个标准、全程管理」为基石,以「全时空诊疗理念」作为演进方向,帕金森病专科中心正推动诊疗模式从「单兵作战」向「体系化协同」跃迁。随着理念持续迭代升级,专科中心建设已从区域性探索迈向全国普惠。通过技术赋能破解资源分布不均的“孤岛困境”,以标准化体系重构「多级联动、智能协同」的协作机制。这场「以患者为中心」的革新,不仅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更为帕金森病管理提供了可复制的「体系化方案」。

 

作者: admin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16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